校舍危房改造的别样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8-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①曲靖宣威三中新建的综合教学楼拔地而起 ②建于1961年的曲靖宣威三中女生宿舍已成历史 ③建于1970年的宣威三中学生食堂和1959年的校舍已被全部拆除 ④建于1970年的宣威三中学生食堂和1959年的校舍已被全部拆除

  “如果用常规方法排危,至少需要20年才能解决这一历史难题。”

  记者:汶川大地震留给教育最重要、最深刻的遗产之一,就是把学校是国家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这一理念以最现实的方式凸显出来,整体排除中小学危房,建设具有高度抗震能力的标准化校舍的任务也显得更为紧迫。目前曲靖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赵立雄:曲靖的中小学危房既是历史遗留问题又是现实问题,至2008年底,曲靖市共有中小学D级危房110万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14%,占全省D级危房的16%左右,涉及学校及校点共1971所,涉及在校学生31.8万,还有不少危房没有入库。

  2001年至2007年,曲靖市整合中央、省、市资金2.38亿元,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74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排危10万平方米。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广大学子“有学上”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由于曲靖90%是山区,校点分散,受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不统一、操作程序不规范、工程质量难保证、校舍维修滞后、“超期服役”等因素的制约,以及危房以每年2%的速度自然增长,曲靖年均新增危房约15万平方米以上,形成了低水平改造后又集中返危、危房越排越多的“怪圈”,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校舍质量不高,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不少学校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排危形势十分严峻。如果用常规方法排危,至少需要20年才能解决这一历史难题。

  “彻底解决中小学排危难题,需要超前谋划。”

  记者:用两年时间解决常规排危需要20年才能解决的历史难题,原有的危房改造工作模式恐怕难以适应新的要求,曲靖在工作思路上有什么创新?

  岳跃生:彻底解决中小学排危难题,需要超前谋划,积极探索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新模式。曲靖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广集民智、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百万整体排危,百年工程为民”的整体排危思路,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统一筹资、分级负担,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要求,集中时间、集中资金、集中精力,举全市之力,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100万平方米中小学D级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工程。

  目标任务确定后,曲靖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全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五创新、五统一、五原则、五结合、五优先”的工作思路,即:按照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管理创新、融资方法创新、运作模式创新“五创新”的要求;采取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筹资、统一管理“五统一”的方式;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标准建设、规范管理“五原则”;做到整体排危与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相结合,与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相结合,与中小学的增量扩容、提质增效相结合,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相结合,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五结合”;在项目建设上突出危急险重项目优先,“866”工程乡、村级学校优先,教学用房、学生宿舍、食堂优先,项目建设条件成熟的优先,工作积极主动、前期准备充分的优先“五优先”。

  “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程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为危改工程提供一条龙服务。”

  记者:如何确保整体改造工程的科学性?

  赵立雄:为确保改造工程经得起实践检验,曲靖市坚持以保障安全为前提,在组织保障上积极创新思路,成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和工程指挥部,负责危房改造工程的组织实施及统筹协调,为全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工程提供一条龙服务。

  工程领导小组和工程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项目建设管理、规划设计、项目资金、监察审计、项目督办、宣传报道组“一办六组”,聘请总规划师、总稽核师、总工程师、总安全管理员“三师一员”,实行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勘察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图审和检测及监理工作全覆盖、监督工作全覆盖的“五统一、两覆盖”管理模式,实现规范化运作,确保质量、资金、生产安全。

  在具体实施中,坚持以统一规划为龙头,专门制定《曲靖市中小学整体排危暨标准化建设规划设计指南》,合理安排建设项目,严格审批设计方案,确保整体改造工程科学有序推进。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工程完成后,拟撤并校点1655个,拟撤并比例达74.8%,全市中小学教学点将由2212个减少到557个。

  “事前有规范、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检查、完工后有管护。”

  记者:如何使危改项目始终处于规范、动态的管理之中,确保危改工程的质量?

  岳跃生:项目建设中,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为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的实施主体,建设、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管,严格建设程序,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实行严格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做到事前有规范、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检查、完工后有管护,使危改项目始终处于规范、动态的管理之中,为项目建设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夯实了基础。

  作为云南省中小学危房改造试点市,曲靖市在整体排危工作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严格考核奖惩,努力使整体排危工作做到“三化三性”:一是“标准化、示范性”,所有危改项目均按照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有关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整个危改工作从体制、机制、运作模式到规划设计、建筑风格、工程质量等要为中小学危房改造创造经验;二是“系统化、务实性”,所有危改项目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与法律法规相结合,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在两年内实现整体排危的目标;三是“高效化、清廉性”,危改项目在办理相关手续时,既遵循有关政策法规,又简化程序,确保项目实施的高效快捷,同时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把每个项目都建设成优质工程、廉政工程。

  “积极探索‘融资担保,统一筹措,分级负担’的资金筹集方式。”

  记者:在危房改造工程建设中,由于地方财力有限,一些地方出现了国家下拨的改造资金得不到足够的地方配套资金支持,面对这样的问题,曲靖如何整合资金,聚集力量推进整体改造工程,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赵立雄:曲靖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统一筹资、分级负担、整合资金的原则,通过“上级补、银行贷、社会筹”,多方位、多途径筹集资金,确保工程结束后做到“两欠两不欠”,即:政府欠账、投资公司欠账,学校不欠账、施工单位不欠账。

  首先,上下联动,争取补助。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项目资金争取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云南省教育厅把曲靖列为全省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试点市,在排危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

  其次,融资担保,分级负担。曲靖积极探索“融资担保,统一筹措,分级负担”的资金筹集方式。曲靖市财政两内内预算安排1亿元用于危房改造,以市开发投资公司为融资主体,统一由商业银行分两年筹集5亿元建设资金。市县两级财政按比例承担贷款本息,县级按财力差异分三类分别承担70%、60%、50%的还本付息任务,市级相应承担30%、40%、50%的还本付息任务。市县两级财政逐年纳入财政预算安排支出还款,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倾斜支持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再其次,社会捐资,多方投入。曲靖着力强化宣传发动工作,引导社会各界关心重视教育事业、参与支持危改工程建设,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捐资捐物,发动当地群众投工投劳投料,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建设合力。目前企业和社会捐资已达7138万元。

  “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专户管理,专账核算,集中支付。”

  记者:如何规避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赵立雄:曲靖实行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专户管理,专账核算,集中支付。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设立危改资金专户,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市级筹集的政府性贷款和市、县两级安排的还本付息资金均列入专户,根据危改项目实施进度,按基础工程完工拨20%、土建工程完成一半拨20%、主体工程完成拨30%、工程竣工验收后拨25%、预留5%的质量保证金一年后付清的拨付程序,直接从专户划拨资金到施工单位,不下拨到乡(镇)及项目学校。

  曲靖建立了危改项目市级督查制度,由总稽核师及项目资金、监察审计、项目督办组,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进度、财务管理等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资金拨付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根本上杜绝转移、挪用、截留项目资金的情况发生,保证危房改造资金专款专用。

  另外,曲靖市政府明确了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具体程序和环节要求,明确了项目报建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的具体标准和减免收费项目,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改变‘零敲碎打’的排危方式,由政府举债实施整体排危。”

  记者:从曲靖的经验看,应该如何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的长效机制?

  岳跃生: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创新投融资方法、创新运作模式,改变过去那种“零敲碎打”的排危方式,在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下,由政府举债实施整体排危。整体推进排危工作,既可以用两年时间解决20年的历史难题,缩短排危周期,减少安全隐患,节约造价近10亿元,又加快了全市中小学校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

  中小学危房改造必须与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相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收缩校点,有效促进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要把中小学危房改造与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学校扩容增量、提质增效,实现校舍基础设施改善和办学水平的共同提高,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中小学排危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形成合力”的排危长效机制,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外,还要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确保新增危房得到及时有效的排除,真正实现彻底消除中小学危房的目标。

  ■本报记者 叶莎莎

  【链 接】

  云南因为特殊的历史、地理以及自然条件等原因,在危房改造工作中除了面临着与其他省区共性的问题外,还存在着不少的“个性”困难:一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尽快解决学生入学的问题,兴建了一批简易校舍,由于建盖标准低,许多校舍建成不久就成为危房。二是上世纪80到90年代集中“普六”、“普九”时期,绝大多数县举债建盖校舍,其使用年限一般仅为10至15年左右。2000年前后,这些校舍大批成为危房,目前其危房数量大约占全云南省危房总量的70%。三是受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影响比较突出,自1970年通海7.7级地震发生以来的30多年时间里,云南省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2次,7级以上地震8次,频繁强烈的地震,加剧了中小学校舍的危房问题。目前,云南全省中小学校舍总面积为4658.29万平方米,危房面积高达744.04万平方米,占总校舍面积的15.97%。